美國攀山好手艾朗.羅爾斯頓(Aron Ralston)曾經在偏遠的藍約翰峽谷獨自攀山時,意外地被突然跌下來的大石壓住右臂,夾在一道約一米寬的狹縫之中。他在深谷之中被困足足五天,決定孤注一擲自行切斷右手前臂,最終成功逃出生天[1]。他的驚人事跡獲各大傳媒及電影公司爭相購下其故事版權,並在七年後拍成電影《127小時》。
意外前曾經征服猶他州49座海拔4200米以上山峰的羅爾斯頓信心爆澎,從來不認為有不可能自己獨自處理的事,所以他不喜歡家人、朋友及女友的束縛,也從不透露自己的登山行程。對他來說,生命中重要的只有自己、音樂和攀山鞋。將個人從群體中解放出來,無疑是自由的極致,但卻同時意味了,這對身邊的人來說是種「supreme selfish」的行為。
個體自由在現代社會有着祟高的位置,特別是自由主義興起以降,其追隨者喜歡主張個人應享有消極自由,即一種較為廣義的、不受外力所干預的自由行動權利。尤其在高度發展的現代城市,短期的感情關係、合約關係,以至經常轉變的工作及生活環境成為個體追求自由的象徵;傳統或長久的關係對現代人來說或多或少是種束縛。羅爾斯頓身處的美國社會,正正就是典範。但在個體愈趨原子化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機制及互相信任,個人自由雖然得到「最大化」,但卻難以透過互相合作及參與,建立公民美德及社會資本。而事實上,羅爾斯頓之所以身陷險境而沒有人知道前來救援,都是由於太着重個人自由、太獨來獨往。由此觀之,將個體自由高舉於群體之上,不僅不利群體的成長,對個人的「自我實現」也沒甚好處。
其實就如羅爾斯頓事後所言,他之所以有強大的意志在峽谷中支持五天之久,並能頂得住斷臂之痛,是源自一股精神力量——親人、朋友,以及很多他根本不認識的人不斷在他的腦海中浮現——羅爾斯頓斷臂那天剛巧是全國祈禱日。「我所感受到的精神力量,來自許多人對我的鼓勵和祈禱,……在峽谷裏,我感到有人和我在一起,我感到親人和朋友和我在一起。」
羅爾斯頓的故事或許未能具體說明社區力量是如何支持着個人的意志與行動,但也帶出了一點啟示,就是當有一個與自己有緊密聯繫的群體,個人行動的力量往往更大。不少有關新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都指出,社區作為個體所歸屬的地方,不單如Robert Putnam所說是建立社會資本的地方,也是個體與個體之間建立共同感,來對抗現代社會中「流離漂泊」狀態的保護機制。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高度分工,道德對個體的規範不高,而且主張短期性的工作關係,個體變得「流離失所」,將成功或失敗都歸納為「個人之事」。不少近代社會學家(如Bellah)都認為,人本是互相依賴的動物,而透過社區,個體才能找到歸屬及依附的對象,才有力量對抗在新資本主義社會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
個人對生命的熱誠及意志固然值得肅然起敬,但個人意志背後的社會力量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社區之所以值得「保育」,不僅是因為它是現代社會之中維持人與人關係的重要場所,更重要的是作為個人意志與行動的力量來源。
意外前曾經征服猶他州49座海拔4200米以上山峰的羅爾斯頓信心爆澎,從來不認為有不可能自己獨自處理的事,所以他不喜歡家人、朋友及女友的束縛,也從不透露自己的登山行程。對他來說,生命中重要的只有自己、音樂和攀山鞋。將個人從群體中解放出來,無疑是自由的極致,但卻同時意味了,這對身邊的人來說是種「supreme selfish」的行為。
個體自由在現代社會有着祟高的位置,特別是自由主義興起以降,其追隨者喜歡主張個人應享有消極自由,即一種較為廣義的、不受外力所干預的自由行動權利。尤其在高度發展的現代城市,短期的感情關係、合約關係,以至經常轉變的工作及生活環境成為個體追求自由的象徵;傳統或長久的關係對現代人來說或多或少是種束縛。羅爾斯頓身處的美國社會,正正就是典範。但在個體愈趨原子化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機制及互相信任,個人自由雖然得到「最大化」,但卻難以透過互相合作及參與,建立公民美德及社會資本。而事實上,羅爾斯頓之所以身陷險境而沒有人知道前來救援,都是由於太着重個人自由、太獨來獨往。由此觀之,將個體自由高舉於群體之上,不僅不利群體的成長,對個人的「自我實現」也沒甚好處。
其實就如羅爾斯頓事後所言,他之所以有強大的意志在峽谷中支持五天之久,並能頂得住斷臂之痛,是源自一股精神力量——親人、朋友,以及很多他根本不認識的人不斷在他的腦海中浮現——羅爾斯頓斷臂那天剛巧是全國祈禱日。「我所感受到的精神力量,來自許多人對我的鼓勵和祈禱,……在峽谷裏,我感到有人和我在一起,我感到親人和朋友和我在一起。」
羅爾斯頓的故事或許未能具體說明社區力量是如何支持着個人的意志與行動,但也帶出了一點啟示,就是當有一個與自己有緊密聯繫的群體,個人行動的力量往往更大。不少有關新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都指出,社區作為個體所歸屬的地方,不單如Robert Putnam所說是建立社會資本的地方,也是個體與個體之間建立共同感,來對抗現代社會中「流離漂泊」狀態的保護機制。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高度分工,道德對個體的規範不高,而且主張短期性的工作關係,個體變得「流離失所」,將成功或失敗都歸納為「個人之事」。不少近代社會學家(如Bellah)都認為,人本是互相依賴的動物,而透過社區,個體才能找到歸屬及依附的對象,才有力量對抗在新資本主義社會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
個人對生命的熱誠及意志固然值得肅然起敬,但個人意志背後的社會力量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社區之所以值得「保育」,不僅是因為它是現代社會之中維持人與人關係的重要場所,更重要的是作為個人意志與行動的力量來源。
[1] 明報,〈「他很頑強,是個戰士」 攀山漢3吋摺刀壯士斷臂求生〉2003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