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一個人的旅程


一個人旅行,最大的敵人是孤獨。今次跑到去九份、金瓜石、基隆、東北角、及宜蘭。獨自上路,原初是希望換取更大的自由度,但一路走來,發覺人最需要的,是個體與集體之間取得平衡。

我一直相信,人不是天生就附屬某個群體,以任何強制形式組成的集體,只會導向壓迫和專制。我也相信,人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與自己對話,聆聽自己的聲音,這才是了解自己及思考的開始。

但問題來了,沒有外來的思想衝擊,人只能局限於自己的觀感和視野,任何的自我對話,意義也不會大。兩次獨自上路的經驗告訴我,身處異鄉、獨自解決問題的經歷固然可貴,但認識新朋友,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同樣重要。如此看來,在青年旅舍中,我也未免太自閉。那裏理應是與同行者(意思是抱著放眼世界的理念的背包客)交流心得、體現尊重和平等關係(一些在主流資本主義社會中難以找到的價值)的好地方。在「途中.九份」青年旅舍的最後一晚,我其實十分享受那段與不同異鄉人交流的時光。但似乎我最大的「不可能」,仍是面對一大群陌生人時,那種莫名其妙的恐懼感及自我疏離感。如果旅行的意義,在於重新發現自己,創造真正的自我「革命」,那麼我就更加需要喝下苦杯、直視自己的「不可能」,衝破面對集體時的恐懼感及距離感。個體與集體的平衡,我需要拿揑得更好。

個體不必然附屬於集體,但也不必要恐懼成為集體的一部分。

P.S. 這趟旅程有兩個經歷必需記下。在基隆,本來才算去看炮台,在地圖上找來找不到下,決定轉去和平島公園,但因修路問題,巴士停在終站前一個站。遲遲找不到公園位置,心感「中伏」之時,一股莫名的動力叫我找下去。終於找到公園,裏面的風景,比我預期的還要壯觀。第二天,打算去完南雅及鼻頭兩個風景區後往南走,到台灣最東之端——三貂角燈塔。但原來很少客運巴士會途經那處,所以輾轉到了福隆,再想辦法。最後發現原來可從福隆北上到達三貂角,還可順道遊覽舊草嶺隧道。那天收穫甚豐,十分滿足。兩個故事說明,覺得中伏之時,咬住一口氣,堅持下去,結果可能出乎意料地好。正如我很喜歡朋友的一句話:堅持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