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支配與被支配

不少與筆者同年畢業的朋友都說,開始上班之後私人時間少了很多,每天除了工作,便是工作。有些朋友,除了星期一至五工作時間由早上九、十時工作至晚上八、九時之外,工作繁忙的時候,甚至連星期六、日也要在家或回公司工作。有朋友說,每天下班的時間都已經是晚上八時或九時,下班之後也不想找朋友聚會,因為根本沒有時間,而且已經太累,令他們好像與世隔絕般。

忙碌歸忙碌,如果薪酬是不錯的,相信感覺還會好過一點。然而,由於他們都是新人,即今年才剛剛畢業,薪酬大都是在「起薪點」的階級。更何況金融海嘯才稍稍紓緩,今年市場裏大多數公司的起薪點都有所下調,令筆者不少朋友都是賺少少,卻要「做到隻積咁既樣」。

過這種非人生活的,還不只是一、兩位朋友。自畢業以來的大半年時間,不少朋友的生活大部分時間,都離不開工作。這令他們切切實實的成為了他們的公司的忠心員工(或奴隸)。這其實也是無可口非的,因為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裏,資本家就是要透過用最廉價的工資,換取工人最大的勞動力,將你每一分的力量都「榨乾」,務求在市場中賺取最大的利潤。

筆者的工作情況比他們好一點,雖然都是以廉價的起薪點,但做的工作數量還算是可以在「控制範圍」之內;雖然很多時候都要加班工作,但也不至於完全的侵佔私人時間。筆者所屬的公司是中資的,雖然它們也會毫不猶豫的將你的勞動力「榨乾」得八八九九,但福利也十分好,例如過時過節會派鮑魚、定期搞免費聚餐等,令一眾員工得以在公司「快快樂樂」的工作。

這不期然令筆者聯想到以前讀媒體研究時,曾經讀過的一些理論,說資本家令工人階級不斷替其工作而不作階級革命的技倆,就是透過充滿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的大眾文化來「麻醉」工人階級,令其在一天辛勞之後得到感性上的緩解,而不去反思社會制度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筆者提及這些東西不是想亂用理論或胡亂作比較,而是想帶出資本家鞏固其階級地位的方法的確是層出不窮。不論是透過在文化工業中「做手腳」,還是派鮑魚、搞免費自助餐,都令初出社會工作的筆者大開眼界。

當然,作為初踏入社會工作的人,不應有這麼多的「抱怨」,不應計較現時薪酬和工作時間,因為新人應該著眼於工作中賺到的經驗。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原來社會上還有一大班比我們這班大學畢業生可悲一萬倍、十萬倍的人。這班人每天工作十小時,甚至是十二小時,連吃飯和休息的時間也幾乎沒有,而他們的時薪卻是可憐的二十多元,即每月大概五千元左右。

有勞工團體為這班高勞動、(超)低收入的人爭取最低工資,令他們的生活得到最基本的保障,但卻被一位立法會議員以每小時二十元的建議「一盤冷水照頭沐」。對於這班勞動者,如果說他們的生活及私人時間被工作侵佔了,不如說他的生命已經被資本家完完全全的支配了,因為二十元的時薪,不僅保障不了基本生活,連基本生存條件也恐怕保障不了;如果說他們被資本家以巧妙的技倆麻醉了,令其不辭勞苦的工作,不如說他們連反思社會的制度有多不平等,將階級意識轉化為行動的空間也被資本家完全的奪走。

不甘心時薪僅得二十元的單親媽媽劉玉珍,在《城市論壇》上發言後連工作也丟了。但是,在香港極度扭曲的資本主義制度下,年紀頗大的她還是要繼續找工作,而找到的可能是一份更低薪的工作,而那不合理的制度卻仍然健在。對不合理的制度的咆哮沒有令人得到喘息,反而令其受到更無情的支配。

是的,大學生不應抱怨出來工作後沒有了私人時間,也不應抱怨生活被工作支配。因為社會上有一班人,不僅時間與生活被工作完完全全的支配,連生存的條件也被資本家完全的控制。可是,這支配着各人的畸形制度,卻不斷地蔓延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