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對反國教運動的一些感想

由於太多工作未做完,今晚做了逃兵,沒去政總。做完上fb,即見到大聯盟決定「撒離」(其實「撤離」這詞太負面,用「改變策略」似乎較恰當)的消息。人不在政總,難以感受參與者的失望心情。原先估計大聯盟會佔領多起碼幾天至一星期,畢竟很多人對狼英的「讓步」不收貨,而且大聯盟也可待立法會選舉有結果後才決定下一步策略何時做及如何做。當然,這是一個花生友的馬後炮。撤不撤及何時撤,任誰在那一刻做決定,也不能100%肯定那決定是正確的。對於現在在炮轟大聯盟決策失當的人,我只想說,賽後檢討是當然很重要(例如做決定前與群眾溝通是否有更佳的方法、在宣佈撤離一刻是否應同時公佈下一步行動以維持群眾的momentum),但不要因此而本末倒置,因不斷指摘做決定的人,而不去思考下一步如何行動。更何況,就資源及repertoire of action(要延續運動就不能只有一種行動模式)的角度來看,大聯盟今晚的決定是合情合理,也沒有違背任何原則。撤不撤及何時撤兩個問題,十二萬人內是不會有「一致共識」的,當中一定有人想留,有人想撤,如果你想繼續佔領的話,大可以繼承學民思潮的動員工作,但你便要思量資源及文宣的問題了,這些東西都不是在fb打兩個status便能解決的。「分歧」是民主社會的特質,最重要的是,別因此而拒絕與見解不同的人(但別忘記,他與你都是抱著共同目標的)在往後的行動中合作。對於在猜度大聯盟中是否有共產黨內奸、家長關注組是否另有詭計的人,我只想說,This is nothing material for the campaign!

上述這些是看完林輝與黎則奮兩位仁兄今晚的fb status的有感而發,本來不是想說這些的。言歸正傳:

既然大聯盟已決定離開廣場,就要盡快思量持續運動的抗爭模式,否則梁政府很快就會將現時因為公眾關注而決定不開科的學校吸納。反國教是全港性的全民運動,社會運動團體要延續抗爭,就要將組織轉型為長期性的、架構分明的團體,才可以持續有效地吸納資源及組織抗爭運動,這是社會運動理論的基本概念。家長關注組宣佈發展成註冊團體,應可更有效地連結各學校的家長教師會——一個我由細到大都覺得好撚廢、無撚用、但在今次反國教運動中發覺原來又廢唔晒的物體。要監察各學校是否偷偷被赤化
,或教育局有否使陰招逼使學校就範,最好的方法自然是盡量吸納各學校的家長教師會成員,將監察的網絡擴大及系統化。所以大家現階段要踴躍捐款,將家長關注組的規模搞大(
copy from潘小濤fb status:恒生銀行戶口787-352103-668;戶口持有人:So Mei Chi/Lai Pui Ying,兩名戶口持有人是關注組核心成員)。組織穩固的團體以外,在各中、小學作「落地式」抗爭亦是必要。反國教運動期間不少學校都成立了聯署小組,要延續抗爭,當然不可以讓聯署人輕易成為free rider,簽完名走人。大聯盟可呼籲各校友關注組轉型為監察學校的小組,讓被動參與的人扮演主動監察者的角色。而家長關注組與校友關注組的有機連結,則是監察網絡是否有效的關鍵。此外,青年學術界後援會及近150位大專學者的聯署,除了為罷課這最強的武器在操作層面上打好了基礎,也應開始在論述層面上為更廣闊的不合作運動打好根基,畢竟香港人很喜歡標籤社會/政治運動為「不理性」的。
 
現階段反國教運動最成功之處,是令不少港人的political consciousness及political efficacy得以大大提升,也讓港人再一次肯定了香港核心價值。現在正是將這些成果轉化為往後運動的基礎的時候。我們要吸納這些被喚醒的人,建立更龐大的submerged network(唔識譯,大概是指潛伏在日常生活中的抗爭群體),在生活中不同範疇進行對抗赤化的抗爭。其實回歸以來赤化(那些交流團、國民教育教材其實早已出現)一直都在進行中,過往這些東西彷彿都被去政治化,所以我們沒有理、沒有問、沒有反抗,到今天國民教育「米已成炊」才如夢初醒。所謂建立更龐大的submerged network,一方面是令這些剛被喚醒的人意覺到交流團、自由行、經濟融合等似乎與政治無關的議題,其實是很政治化的;另一方面是將抗爭力量散佈在生活不同範疇,令往後的群眾動員有一呼百應之效。這除了是意識提升的過程,也是為進步運動穩固群眾基礎。

其實最重要的是,即使日後離開了「反國教」這條戰線,這些陣營和網絡都會積極參與其他抗爭,好讓這些網絡的生命力得以維持,不要讓它們在一段時間後淪為沒人打理的fb群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