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

三套Batman

一口氣看了兩套Batman舊作:《Batman》和《Batman Returns》,連同之前看過的《Batman: The Dark Knight》,已看了Batman系列中的一半(據說亦是最精彩的三套)。老實說,Batman系列的故事主線不會有太大分別,都是依著「在一個充滿罪惡的城市,有一個比一般壞人更壞的人,然後Batman出現拯救城市」的方程式。文化研究學者通常都會將Batman、Superman、Spiderman等系列電影解讀為投射在大銀幕上的美式英雄主義。然而,我們還不禁要問為甚麼我們愛Batman?為何我們愛Batman之餘,更愛Joker,Penguin和Catwoman?

如果依照文化研究學者的解讀,Batman和其他卡通英雄電影廣受歡迎,是因為觀眾在電影世界中找到了實現他們對(美式)英雄維護世界和平的渴求的機會。另一方面,不斷輸出拯救世界的英雄人物亦為美國增加軟實力的機會。然而,不得不提的是,似乎近年Batman的電影(其實Spiderman也是)的焦點,已從單單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主線,轉向Batman的面罩上。當所有人都希望Batman脫下面罩,當所有人都在問究竟Batman是朋友還是敵人的時候,《Batman: The Dark Knight》最後一幕Batman那句「把所有事都算在我頭上」正好說明英雄不需要別人的理解,也不需要受萬人敬仰(因為這才稱得上傳奇)。這種為人民不計代價的精神正正是Batman受愛戴的原因,同時亦把Batman不斷的神化。我們不其然會問,當布殊不理聯合國阻撓,堅持出兵伊拉克,背後的潛台詞,又是否「不理你們支持與否,我們正為世界和平努力」呢?當時在推波助瀾的一眾政客、傳媒和大部分美國人敢說他們不是站在這正義感作祟的道德高地嗎?

微觀一點來看,蝙蝠俠與一眾奸角的對立,的確為觀眾們實現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渴求。Joker只不過是一隻「mad dog」,但正如他自己所說「this city deserves a better class criminal」,所以他最壞的地方只是他比其他罪犯「不一樣」。他可以把錢一把火燒掉,也可以把二千萬元「周街派」。他也不如一般罪犯惡形惡相,他會說「why so serious」和「if you gonna go, then go with a smile」。我們愛Penguin,除了是因為他可憐的身世之外,還有是他完全否定「美/醜」的規範,正如他對Batman所說「You're just jealous, because I'm a genuine freak and you have to wear a mask!」。我們也喜歡Catwoman,除了是因為她散發著女性的野性美之外,還有的是她對女性能力的肯定和對父權say no的膽量。因此,我們愛一眾奸角,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奸到出汁」,而是因為我們愛看他們挑戰社會規範的遊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