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二零零九年八月九日《明報》 文:陶囍
很多年前,有人對我說﹕「做我們這一行,每天打開門口,總會有點什麼無法預知的事發生,黃賭毒都有可能。我無欲無求,只望退休前不要有大件事,於願足矣。」說話的人不是警匪片裏的老差骨,而是一個年近六十的校長,斯時他領導一所「第五組別」學校,上學猶如上戰場。荒謬的是,真正的老差骨,說話卻又像謹小慎微的校長,有一回,警長勸我那些在課餘組織區內巡邏隊的老師朋友﹕「這些事還是少做為妙,萬一遇上壞分子插贓嫁禍,或者被女學生誣陷非禮,到時就水洗不清。學校外的事,由得外展社工操心吧。」
可能我眼淺,聽見這些話,我直想掉淚。那眼淚,為精疲力竭的校長流,為有心無力的老師流,為被處處提防的孩子流。
淚水雖然不能解決問題,至少不會衍生新的。校園自願驗毒計劃出台,翌日大量評論滿天飛,綜合起來,離不開對成效的質疑。本意是針對青少年毒禍的處方,在質疑聲中,反而變了另一個禍端,罪名包括破壞師生互信關係、影響學校和家庭文化,由於抽查的做法帶有一視同仁的意味,變相認可毒品已經成為生活一部分,意外地加強了它的普遍性,特別怕執輸的學生,說不定更難抵一試的誘惑。
教育本業的意義
練乙錚提到驗毒帶來的「商機」,這世界,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管你政府如何雷厲風行,神奇的市場自然懂得調節,到時候,又要想出另一套新的策略,那套新的方法,幾乎又肯定會引發出另一些對應方法。這樣想下去,怎不叫人心灰意冷?黑白對峙,白的那一方,似乎永遠不夠聰明,不夠醒目,思慮不周,守在正道這一方的人,明明應該正氣凜然,形象上卻如手忙腳亂的債仔,為求減債數數,結果落得舊債未清新債又至。
不要忘記除了毒品,學校還要面對以下問題﹕未婚懷孕、上網成癖、缺乏學習動機、教學語言微調政策、收生狀況、新高中學制改革、課程改革、自我權益意識膨脹的學生和家長……各校情有別,要煩惱的事也有優次之別,但總也是煩,長期透支下,漸漸連最初那筆債是什麼都記不起,只能繼續頭痛醫頭,應付了燃眉之急再說。時日久了,連討論教育本業的意義,都變得奢侈。
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某校有一個容易情緒失控的學生,有幾回發起狂,直奔廁所,一拳打破玻璃鏡。那些鮮血和碎片,足叫校方相信那未必是「個別事件」,為怕發生同類事故,學校拆下男廁的鏡,換上打不爛的塑膠鏡。幾年後,狂生早畢業,鏡還是那樣的鏡,大家都習以為常,直到某天,一個轉校生問師長,這些鏡怎麼都像哈哈鏡,往事才被重提。轉校生說﹕「就是為了一個學生,要我們都不能好好的照一回鏡?」這問題如一記春雷,一下敲醒了被日常瑣碎勞心的工作磨蝕了的心。幾天後,學校重新換上了光潔明亮的玻璃鏡。
學校爭氣的機會
單是把這故事重述一遍,我仍能記得初聽時的感動。學校不能保證所有學生都是不會發脾氣的乖寶寶,但學校也不能假定所有學生都是只會破壞不會建設的魔怪,所有假設最終都會出現偏差,學生本來就不可能千人一面,更何況,正值青少年階段的人,性格和行為分分鐘都在微調,誰又能永遠早先機,做好一切預防工作?學校卻可以反求諸己,問自己希望為學生提供怎樣的校園生活?訂好了目標,就得咬緊牙關,從硬件到軟件,全力實踐信念。想學生感到校園有愛,就不要把學校裝修成高設防監獄;想校園有互相尊重的文化,就要約法三章,更要把規章背後的理念講明白,師生共同遵守。那所把鏡換回來的學校,不見得從此天下太平,但他們是爭氣的,他們撥開雲霧,重拾起最當初的教育理念,把信任和尊重交回學生手上。
可恨的是,學校能爭氣的機會實在不多,要抱持原初的宗旨辦學,愈來愈不由自己話事。現時提出的驗毒安排,透露了什麼教育理念?我只看到故作聰明的行政手段。為免掀起人權和私隱的爭議,計劃貼上了「自願」的標籤,益發顯得船頭驚鬼船尾驚賊。驗出有毒後的跟進措施不清不楚,目前的說法是學校只會輔導涉毒學生而不作懲處,問題是輔導有無期限?如果有期限,輔導失敗怎麼辦?如果沒有期限,學校人手怎麼辦?輔導期間是否要定期驗毒?是自願還是強制?費用由誰負責?這些問題層層相扣,不是稀鬆平常的一句「贊成」和「反對」處理得了的,但在熱烘烘的媒體討論中,學校又再一次被迫表態,又一次被抬上了轎,向下一個注定的失敗徒勞狂奔。末了,不要說爭氣,能不斷氣都算萬幸。
前行下去的勇氣
我真希望政府這一回爭氣,承認驗毒不等如解毒,現在一切的辯論,不是為了釐清驗尿或是驗髮的合法性和正當性,而是要找出對付毒禍的方法。在鑽進技術細節以前,請把話說明白,這回大張旗鼓,為的是及早識別涉毒學生,還是為了阻嚇蠢蠢欲動的初哥?如果是前者,我懷疑老師家長同學不可能不察覺任何蛛絲馬,南島中學的經驗(參考八月七日明報社評)足以借鑑;如果是後者,那就不要假裝客氣,儘管打開天窗,說服公眾強制驗毒的必要,盡快諮詢和立法,同時開展另一些針對濫毒的計劃。
我更希望所有不願被看扁,不想被提防的孩子爭氣。近年流行「新一代沒什麼機會發展」之類的說法,說的人常常用犀利的言辭,道出大人的淺薄虛偽,點破一切皆是社會的錯。這些話聽來很有吸引力,它們會讓人忘記,社會再不濟,「我」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能呼能吸能吃能喝的生命實體,「我」面對很多限制,但每一個決定,最終還是由「我」而來。社會或許真有對不起我的地方,但我總不能因此對不起自己。
我願意相信,當孩子認真爭氣,疲憊不堪的校長和老師,前路再苦,情勢再壞,他們都會甘之如飴,找到前行下去的勇氣。
很多年前,有人對我說﹕「做我們這一行,每天打開門口,總會有點什麼無法預知的事發生,黃賭毒都有可能。我無欲無求,只望退休前不要有大件事,於願足矣。」說話的人不是警匪片裏的老差骨,而是一個年近六十的校長,斯時他領導一所「第五組別」學校,上學猶如上戰場。荒謬的是,真正的老差骨,說話卻又像謹小慎微的校長,有一回,警長勸我那些在課餘組織區內巡邏隊的老師朋友﹕「這些事還是少做為妙,萬一遇上壞分子插贓嫁禍,或者被女學生誣陷非禮,到時就水洗不清。學校外的事,由得外展社工操心吧。」
可能我眼淺,聽見這些話,我直想掉淚。那眼淚,為精疲力竭的校長流,為有心無力的老師流,為被處處提防的孩子流。
淚水雖然不能解決問題,至少不會衍生新的。校園自願驗毒計劃出台,翌日大量評論滿天飛,綜合起來,離不開對成效的質疑。本意是針對青少年毒禍的處方,在質疑聲中,反而變了另一個禍端,罪名包括破壞師生互信關係、影響學校和家庭文化,由於抽查的做法帶有一視同仁的意味,變相認可毒品已經成為生活一部分,意外地加強了它的普遍性,特別怕執輸的學生,說不定更難抵一試的誘惑。
教育本業的意義
練乙錚提到驗毒帶來的「商機」,這世界,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管你政府如何雷厲風行,神奇的市場自然懂得調節,到時候,又要想出另一套新的策略,那套新的方法,幾乎又肯定會引發出另一些對應方法。這樣想下去,怎不叫人心灰意冷?黑白對峙,白的那一方,似乎永遠不夠聰明,不夠醒目,思慮不周,守在正道這一方的人,明明應該正氣凜然,形象上卻如手忙腳亂的債仔,為求減債數數,結果落得舊債未清新債又至。
不要忘記除了毒品,學校還要面對以下問題﹕未婚懷孕、上網成癖、缺乏學習動機、教學語言微調政策、收生狀況、新高中學制改革、課程改革、自我權益意識膨脹的學生和家長……各校情有別,要煩惱的事也有優次之別,但總也是煩,長期透支下,漸漸連最初那筆債是什麼都記不起,只能繼續頭痛醫頭,應付了燃眉之急再說。時日久了,連討論教育本業的意義,都變得奢侈。
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某校有一個容易情緒失控的學生,有幾回發起狂,直奔廁所,一拳打破玻璃鏡。那些鮮血和碎片,足叫校方相信那未必是「個別事件」,為怕發生同類事故,學校拆下男廁的鏡,換上打不爛的塑膠鏡。幾年後,狂生早畢業,鏡還是那樣的鏡,大家都習以為常,直到某天,一個轉校生問師長,這些鏡怎麼都像哈哈鏡,往事才被重提。轉校生說﹕「就是為了一個學生,要我們都不能好好的照一回鏡?」這問題如一記春雷,一下敲醒了被日常瑣碎勞心的工作磨蝕了的心。幾天後,學校重新換上了光潔明亮的玻璃鏡。
學校爭氣的機會
單是把這故事重述一遍,我仍能記得初聽時的感動。學校不能保證所有學生都是不會發脾氣的乖寶寶,但學校也不能假定所有學生都是只會破壞不會建設的魔怪,所有假設最終都會出現偏差,學生本來就不可能千人一面,更何況,正值青少年階段的人,性格和行為分分鐘都在微調,誰又能永遠早先機,做好一切預防工作?學校卻可以反求諸己,問自己希望為學生提供怎樣的校園生活?訂好了目標,就得咬緊牙關,從硬件到軟件,全力實踐信念。想學生感到校園有愛,就不要把學校裝修成高設防監獄;想校園有互相尊重的文化,就要約法三章,更要把規章背後的理念講明白,師生共同遵守。那所把鏡換回來的學校,不見得從此天下太平,但他們是爭氣的,他們撥開雲霧,重拾起最當初的教育理念,把信任和尊重交回學生手上。
可恨的是,學校能爭氣的機會實在不多,要抱持原初的宗旨辦學,愈來愈不由自己話事。現時提出的驗毒安排,透露了什麼教育理念?我只看到故作聰明的行政手段。為免掀起人權和私隱的爭議,計劃貼上了「自願」的標籤,益發顯得船頭驚鬼船尾驚賊。驗出有毒後的跟進措施不清不楚,目前的說法是學校只會輔導涉毒學生而不作懲處,問題是輔導有無期限?如果有期限,輔導失敗怎麼辦?如果沒有期限,學校人手怎麼辦?輔導期間是否要定期驗毒?是自願還是強制?費用由誰負責?這些問題層層相扣,不是稀鬆平常的一句「贊成」和「反對」處理得了的,但在熱烘烘的媒體討論中,學校又再一次被迫表態,又一次被抬上了轎,向下一個注定的失敗徒勞狂奔。末了,不要說爭氣,能不斷氣都算萬幸。
前行下去的勇氣
我真希望政府這一回爭氣,承認驗毒不等如解毒,現在一切的辯論,不是為了釐清驗尿或是驗髮的合法性和正當性,而是要找出對付毒禍的方法。在鑽進技術細節以前,請把話說明白,這回大張旗鼓,為的是及早識別涉毒學生,還是為了阻嚇蠢蠢欲動的初哥?如果是前者,我懷疑老師家長同學不可能不察覺任何蛛絲馬,南島中學的經驗(參考八月七日明報社評)足以借鑑;如果是後者,那就不要假裝客氣,儘管打開天窗,說服公眾強制驗毒的必要,盡快諮詢和立法,同時開展另一些針對濫毒的計劃。
我更希望所有不願被看扁,不想被提防的孩子爭氣。近年流行「新一代沒什麼機會發展」之類的說法,說的人常常用犀利的言辭,道出大人的淺薄虛偽,點破一切皆是社會的錯。這些話聽來很有吸引力,它們會讓人忘記,社會再不濟,「我」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能呼能吸能吃能喝的生命實體,「我」面對很多限制,但每一個決定,最終還是由「我」而來。社會或許真有對不起我的地方,但我總不能因此對不起自己。
我願意相信,當孩子認真爭氣,疲憊不堪的校長和老師,前路再苦,情勢再壞,他們都會甘之如飴,找到前行下去的勇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